首页 > 索联波:茅塔罗氏四代

索联波:茅塔罗氏四代

御风秦楚传媒 2024-03-06 17:04 湖北

茅塔罗氏四代

索联波

 

一举人、两秀才、两位诰封四品封典

一、科举状元有多难?

随作协到茅塔采风,听乡亲说罗氏祖上人才辈出,又说曾出两位状元,甚至说曾出文武两位状元,虽是民间传言,肯定事出有因。依十堰已知史料判断,状元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是举人。

古代读书人少,出个秀才就闻名乡里。我祖上曾出过一位清朝贡生,生于80后的我,间隔百年,少时每当介绍姓氏时,方圆百里乡亲都会说:“噢,贡爷一家子呀!”

据查,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1283年间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也有说557人)。湖北省历史上状元仅有10位,其中唐朝1位:杜陟,是湖北省首位状元,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圣”杜甫的族亲。宋朝4位:宋郊、冯京、郑獬、毕渐,宋郊本来位列第三,其弟宋祁位列状元,也就是写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红杏尚书”,章献太后按中国传统,将宋郊顶替其弟宋祁而名列榜首。明朝2位:任亨泰、张懋修,其中张懋修是万历首辅张居正之子。清朝3位:刘子壮、蒋立镛、陈沆。其中陈沆是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名,连中三元。

明朝规定: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清代沿其制,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中举者更是少之又少,如光绪丙子恩科会试三甲仅324名。有人比较说,科举中举和清华、北大录取差不多,也有说和博士差不多。果真如此吗?2023年,清华大学共录取本科新生3800余人,北京大学共录取本科新生4483名。根据教育部新闻发布会,2022年招收博士生13.90万人,毕业博士生66176人。中举远比清华、北大含金量高,更别说博士生了,艰难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由上可见,茅塔历史上绝无可能出过科举状元,十堰历史上也没出过科举状元。

二、茅塔罗氏哪里来?

经多方查寻,找到民国癸丑年三秋中浣(1913年)候选儒学墨林氏罗邦翰(罗太元五子守详)敬撰的《罗氏宗谱》。

谱内记载:(茅塔罗氏)原籍湖北武昌崇阳县人也(旁有红底黑字改“有说蒲圻县”),清世祖康熙初始祖文玉公由原籍迁居襄阳府均州城西乡花梨树街后竹园落业,子二:长士恭、次士荣,士恭公乏嗣,闻有承继余生晚难考。士荣公四子:成德、成顺、成忠、成章。是后,货财生殖,又买六里坪官山河松树沟各处地方。乾隆廿余年,又买郧阳府郧县南乡猫塔保地方(现茅塔乡)。

至此证实,茅塔罗氏由武昌府转襄阳府均州迁来。另据该宗谱显示堂号为“豫章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句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开篇之句,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致。几经查询,这支罗氏应该来自汉代豫章郡。

以豫章堂为号的有豫章罗氏、豫章熊氏、豫章万氏、豫章龚氏、豫章刘氏等。其中以豫章罗氏最为有名,始祖是西汉时期的大将罗珠。

罗珠(公元前245年—公元前155年),世人尊称罗珠公,字怀汉,号灵知,亦称大农公,又称洪崖先生。据《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1年),出任九江郡协从灌婴侯,始筑南昌城;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奉命调进京任治粟内史主管农业,官拜相国大司农;汉惠帝8年(公元前187年)吕后临朝称制,纲常紊乱,谢病辞官不仕,隐居洪崖山;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逝于丙戊九月十八日辰时,享寿九十一岁。“天下罗家无二派”之说,自罗珠之始。其后代在豫章繁衍发展,开枝散叶,渐成大族,后裔中不断迁往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发展为中国第二十位的大姓。但都把豫章堂认为嫡传正祠。罗珠在任期间,清正廉明、为人正直、关心民情、深得民心,因刚直不阿的性格,被奸臣忌恨,一直遭到排挤。在豫章郡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隐居村野中结草为庐,并于庐周遍植松柏,以表示自己的节操,自号“罗汉”而怡享清贫。相传,罗汉柏、罗汉松,都是因此而得名。

三、茅塔罗氏四代:一举人、两秀才、两位诰封四品封典

 

据《罗氏宗谱》显示:

四世尚质,邑廪膳生。

五世廷珍,邑庠生。

六世太元,字乾一,诰授四品封典。妣氏郭,诰授四品夫人。诗曰:勤俭治家有义方,五男二女尽书香。文庠武举声名重,观国辉光萃一堂。

七世守诲,元公四子,字邦选,号荣臣,光绪丙子科举人(1876年),赏戴五品花翎,即补郧镇副府。诗曰:诞降奇尤白虎星,花翎五品一将军。穿杨百步盔缨射,国士无双人上人。

七世守详,元公五子,字邦翰,号墨林,府县试屡拔前茅。(民国癸丑年《罗氏宗谱》编撰者)

 

(一)罗尚质为邑廪膳生、罗廷珍为邑庠生,有何区别?

 

“庠”指古代学校,古代学生称“庠生”,后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生员”是指国学及府、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经过县州级考试,即“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考取秀才后就有了一定特权,包括可以站着和知县说话、免于差徭、不予上刑等。

《明史·选举志一》:“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廩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清史稿·选举志一》:“生员色目,曰廩膳生、增广生、附生。”

通俗来讲,秀才又分三等:廪生、增生、附生。明初生员有定额,全部由公家给以膳食,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简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明朝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每人每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膳生为一等前列,增生、附生成绩和待遇不如廪膳生。

由此可知,罗尚质、罗廷珍应为秀才,其中罗尚质属一等前列秀才。

 

(二)罗太元夫妇诰授四品封典,其四子罗守诲赏戴五品花翎,为何宗谱中五品的儿子有详细功名记载,而四品的父母却没有功名记录?茅塔罗氏到底是出了一位举人,还是文武两位举人?

 

1、“封赠”。始于晋代,也叫“封典”,是皇帝给予官员本人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封赏,通俗说就是皇帝发给当朝官员及官员家属的荣誉证书。发放的对象不同,叫法也不同。明清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及其近亲的封赠用皇帝的“诰命”授予,叫“诰封”;五品以下的封赠用“敕命”授予,叫“敕封”。清代,封赠官员本人称为“授”,对官员曾祖父、祖父母、父母和妻室的封赠,在世的称为“封”,故去的称为“赠”。

宗谱中记载罗太元及夫人“诰授四品封典”,而未记载其科举仕途,应为其四子罗守诲而封赠,此处应为“诰封”。

宗谱记载罗太元处有诗:五男二女尽书香,文庠武举声名重。可知,五男二女中有文举人(罗守诲,光绪丙子科举人),而宗谱中没有武举人记载。

结合宗谱中罗守诲处有诗:诞降奇尤白虎星,花翎五品一将军。穿杨百步盔缨射,国士无双人上人。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谶纬学说中白虎象征军兵,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监兵神君,是战神、杀伐之神。宗谱中罗守诲是光绪丙子科举人,诗中白虎星、五品将军、穿杨百步等词,说明罗守诲是名武将,或担任武职。诗中“国士无双”,喻意罗守诲是位难得的文武双全举人。

2、顶戴花翎。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

宗谱记载:罗守诲赏戴五品花翎。因何功劳或特殊贡献获赏,由于事件久远、宗谱又无记载,暂未找到,欢迎知情者提供线索。

3、即补郧镇副府。即补:清代铨选制度,指吏部选授官员,遇缺即用之例。通俗来说,就是有职级,但是暂时还没有职位,等到同职级官员有缺位,即可补充。

郧镇:郧阳藩镇的简称,郧阳抚治时期的政权相当于省级政权的“藩镇”。“藩镇”是政权类别的叫法,在具体指称时往往都要去掉“藩”字再称为某镇,因此郧阳藩镇在具体称呼时只能叫郧阳镇,或者郧镇。《郧台志》中有“镇城”“巨镇”“郧镇”“雄藩巨镇”“总镇”“三垂重镇”的说法。《明实录》里反复提及郧镇,如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癸丑日记载:“抚治都御史王世贞言:‘本镇团练精兵,岁计不过费三千金止耳……每年照旧扣解本镇,以充兵饷。’”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辛巳日记载:“复顺天、郧阳二巡抚。先裁革,御史王国言:‘顺天迩邻北虏,郧阳叛乱之区,两镇巡抚必不可缺。’上从之。”

府:该建制出现较晚,但府一出现时就比同时期州的规格高。真正的府从唐朝出现,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北宋和金元时期继续把一些重要的州升为府,如北宋政和六年升齐州为济南府。但从唐到金,府与州是并列的,府并不辖州。按现在规格的话,府相当于副省级城市,州相当于普通地级市。

“府”的地方最高长官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府”,知府属从四品官阶,副府就是五品。当然,比较特别的是“顺天府”、“奉天府”直接归朝廷管辖,长官大多由朝廷部院官员担任,官阶会高于一般知府,为正三品,按清朝官制分为九品,每一品分为正、从两个级别,也就是说,顺天府尹比一般知府高两个级别。

 

即补郧镇副府:相当于享受郧阳藩镇副知府待遇,但暂未实职,遇缺即可补充。

 

(三)茅塔罗氏四代:一举人、两秀才、两位诰封四品封典

 

此文经多位罗氏后人结合传言反复确认,该支罗氏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四代人中,共出一位举人:七世罗守诲;两位秀才:四世罗尚质、五世罗廷珍;六世罗太元夫妇因儿子史罗守诲而诰封四品封典。

四代一举人、两秀才、两位诰封四品封典,作为当时穷乡僻壤的茅塔,甚至是偏居一隅的老郧阳,在读书人甚少的古代,实属难得。

图片作者简介:索联波,市语文学会会员、党务讲堂讲师(主讲党政、国学、红色、本土等主题),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等公文逾百万字,先后在《学习强国》《中国改革报》《党员生活》《湖北日报》《十堰工作研究》《十堰日报》《十堰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上一篇 下一篇